亞洲盃決賽日本敗給卡達,決賽日本隊先發11人全部是「旅外球員」,成為該國出戰國際賽的第一次,日本球員旅外的很多,遠比各位想像的多,歐洲前20名聯賽平均都維持有40個日本人,全隊先發要連一個本土J聯盟球員都沒有,仍舊讓人吃一驚,時代改變的真快、也可以說日本足球進化可真快。
日本J聯盟薪水平均雖然是亞洲第三,僅次於沙烏地、中國,日本職業運動圈的人氣王是棒球,對比1993年J聯盟創立到現在,平均薪水沒有什麼成長,只有德國乙級的一半:錢多、出外闖闖。出征大型國際賽球員名單中,旅外日本球員數字比起其他亞洲國要多,旅外多寡不代表足球國運好壞,聯賽規模夠大的國家如德國義大利如果主力都在國內踢球,不會是壞事,能進國際大賽的冰島、北愛爾蘭若全隊都在本土聯賽踢球,以這兩國並無實質職業聯賽來看那肯定慘了~~~日本隊第一次參賽世界盃時的1998年名單全員本土,4年後主辦世界盃陣中也才4人旅外,到最近幾年日本參加大賽能約有半數球員旅外,亞洲球迷熟知日本球員也不少,全員都是旅外選手也不太讓人吃驚意外,但讓人意外的是,總是突然之間日本足球就進竄入下一個階段 -- 各地足球都有日本好手,亞洲青年級別最好的小球員裡,充斥日本人。
日本、美國是21世紀開始後,職業足球員還曾「讀大學比例」最高的國度,體育選手培育制度類似台灣(不如說台灣參考過這兩國),21世紀後熱門職業聯賽薪水比過往多了幾倍,能出很多錢的聯賽增加非常多,念大學顯得浪費生命,畢業就業平均22歲年紀已經是「高齡新人」,美國MLS足球大聯盟與NCAA合作規範年年都被輿論檢討,近年很多美國新秀在大學年紀前紛紛「出逃」歐洲,日本則是隨著J聯盟創立、各隊伍落實青訓工作後,隨著日本高中競技足球體系的分野,慢慢的演化到這兩年的現況:
體育班就讀的高校足球員,不同於就讀一般學校、課後參加職業俱樂部梯隊的孩子,最「不負責」的區分就是一個走「菁英教育」,一個落實「屬地主義」---多數職業足球發展所強調的精神。日本棒球有聞名世界的「高校甲子園棒球賽」,縣市資格賽參賽隊伍聚集所有學齡內棒球好手,日本足球則不然,高校體育部門、俱樂部青訓各有自己的體制跟賽事。日本1993年職業聯賽開打、1998打進世界盃,職業球員/國手來自於「體育班」、「俱樂部青訓」、「大學生」比例已經有顯著的改變,說明時代的變化
宮本恒靖,第一批青訓體系培育出的日本國手,2002世界盃以蝙蝠俠造型聞名全球,作為日本隊長、主力多年,還成為日本考取FIFA MASTER的第一人(目前也僅2人),2018年中執教前東家G大阪,拯救球隊頹勢。
近年國際大賽,日本足球代表隊大名單的出身體系統計 |
|||
世界盃/ |
全国高等学校体育連盟 (人數) |
俱樂部體系 |
選擇大學就讀 |
1998 |
21 |
1, 唯一的 |
11 |
2002 |
18 |
5,青訓世代開始 |
3, 有職業打誰還重視那張文憑? |
2006 |
18, 「中澤佑二」不是體育班出身 |
5 |
1, 坪井慶介 |
2010 |
19, 中澤之外、還有一般練習生考進球隊的中村憲剛 |
4 |
3, |
2014 |
13 |
10 |
1,代表是長友,在高校時毫無名氣 |
2018 |
12 |
11 |
3,武藤嘉紀是FC東京出身,選讀慶応大學(富家子弟) |
2019 |
9 |
14 |
5 |
趨勢很明顯:體育生制度快被俱樂部青訓取代
21世紀之後日本好手幾乎都在高中畢業就進職場,沒有球團提OFFER才會選擇讀大學,頂著大學學歷進J聯盟的比例比較世界,日本仍是世界首屈的高,大學球員在職場普遍被視為「天花板有限」,最近10年讀過大學又能夠穩穩給徵召的,只有長友一人,大卒球員(大學畢業)超過10次代表隊出賽者少之又少 -- 日本大學選拔隊(日本大專聯盟管轄,負責參與世大運)來訪台灣2次,裡頭能變成職業的多,能當國手的卻很少,通常同期(18-22歲)大學選拔球員能被選進日本U系列國家隊的,每屆都只有1-2人,印證業界看法、對照上頭表格分析也合理。長友之後「大學黨」大概得靠武藤嘉紀撐場面,畢竟他的背景比較特殊。
近10年,J聯盟球隊青訓體系已經成主流?統計數字已超越體育名校出身(高体連轄區),日本2018年參加亞洲U16拿到冠軍、U19進入四強(以衛冕冠軍參賽),高体連出身的球員總數竟然只有4人、2人,也就是說,像是歐洲足壇那樣,由俱樂部體系培育供給J聯盟的時代幾乎要正式來到,日美本有自己玩法,但從旅外人數/素質到統計數字上解讀,日本兼容並蓄的吸取各自優勢去發展,竟如此快跟上歐陸主流體系...
2018日本青年層級代表出身體系統計 |
高体連 |
俱樂部體系 |
U16 奪下冠軍 |
4 |
19 |
U19 四強 |
2 |
21 |
反過來說,確定「天無絕人之路」
原本學院體系(體育生)的時代幾乎面臨「轉型」。身處俱樂部青訓踢球,還是有被刷下來的可能(15歲到職業隊存活率不足2%),發育比較慢、專攻位置的智慧磨練快慢都有影響,日本球界刻板印象就是青訓體系出身的球員,普遍腳下技術比較好,看看南野、中島、香川、柿谷、堂安等人,大概能知道大家會這麼想的理由在此,按目前統計的趨勢推估,高体連遲早會是另一個JUFA(全日本大学サッカー連盟),也就是從「產出大量未來職業球員」的角色轉換,但不會消失。
日本高校棒球版圖中,不少縣市都由棒球豪門壟斷,當地小球員如果考不進名校,「球員夢」大概就消滅,幸好很多人口較少的縣市的學校嗅到「商機」,近年卯起來招攬外縣市學生就讀,無論棒球足球部,外來人才進步、成績顯著進步,帶動學校名氣,東北不少學校其實充斥著關西出身的孩子,棒球的先不提,東北各縣最近全國高校足球選拔的成績很好,青森山田高校3年內2奪日本冠軍,全隊報名30人裡頭只有一人是當地青森縣人,高校足球一樣有地方強權,這幾年有些是新興「豪門」,因為高校足球可以有很多冠軍、(縣市冠軍)躋身全國可以被更多球探發現,跨縣市就讀、或者轉身踢高校足球都提供孩子另一個機會,跟所有18歲去念大學一邊踢校隊的球員一樣,總是個機會
日本足球未必是亞洲冠軍,規模、發展都笑傲亞洲
2018年世界盃結束半年後進行的亞洲盃,日本隊換了新教練森保一,首開大名單只帶了9個有去俄羅斯的球員(中島、守田、淺野3人受傷,補上武藤、乾、塩谷),換一半以上算是不小的換血,照樣打出讓眾人肯定的成績,不要說亞洲、放眼世界上能這麼做的國家隊也沒幾個。
森保一任教後捨棄幾位資深明星,扶植新世代好手,秋天下來幾場國際友誼賽選好幾位國家隊沒給選過的,他的眼光可真獨特,就跟帶兵確實有一套…
回想2018印尼亞運,多數國家認真派U23+3名超齡球員參賽,日本僅派U21層級的球員,而且旅外、在J聯盟有時常出賽者捨棄不打擾,等於只帶了U20-U21等級的二軍去印尼參加亞運,還跟精銳全出的韓國在決賽殺得不分軒輊。2019亞洲盃日本第一次輸在決賽,未能第五次奪下亞洲第一,日本足球的變化—不妨說「再進化」卻是100%正軌上通行,草根足球發展數據每年無論亞足聯、FIFA都有在追蹤,各國也要回報,亞洲豪強大多都喊的目標是「超車日本」,不管韓國、中國、中東大國沒一個做得更好。
人口規模小的國家在國際賽的成功時常被放大,人口少的國度只要短暫地集中資本、場地改善、積極鼓勵青少年從事足球,短期都會有一波行情,像是股民集中資本炒作一支股票一樣「效果顯著」。如果看中長期曲線可以發現,只是「炒作足球」、沒能「建立對的系統」,成績衝高當然也就曇花一現而已,這些國家著實不少。近年國際賽大家會提及冰島、克羅埃西亞、烏拉圭,這幾國在幹對的事同時世上多數國家都在做,差別在投入的組織效率、政策好壞與否,當然人口多寡很重要,影響產出特別好選手的數字,人多的國家絕對吃香,倘若一切正常,足球界的正常情況仍舊「一代出色、一代孤寂」,看看比利時、荷蘭、法國便能明白。
青訓工作的成功,足球文化的建立,才是一個國家被認為是否成為足球「已開發國家」的關鍵,日本足球有它的窠臼,50年計畫喊出之後時間也過了一半,若從近年人才產出、聯賽推展、資金投入足球來看,日本已經步入足球已開發國家,就像是德國、法國、西班牙一樣,25年來大力喊要耕耘足球的不少也是人口大國,土耳其、俄羅斯、中國都沒有成功,可見光砸錢投資硬體、妄想送孩子去國外長期訓練就變厲害,證明真的沒有效果。
---- 延伸閱讀 ----
杜哈悲劇,日本差30秒就要首次晉級世界盃,那次賽事從感動到跌入地獄,徹底地改變了日本足球的思維
日本足球員年薪比較起各國…
美國足球大聯盟是否跟NCAA修改現有大學生選秀規則
俄羅斯足球花了這麼多錢,還是離成功這麼遠
篩選孩子送出國踢球這件事很多國家執行過,中國足球曾執行很多年,人數樣本已經可以做個結論,無效
留言列表